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
孩子氣 (下)
「今日,是我們的最後一堂。」曾教師柔和地說。「我們全都站起來,唸三十九頁的那一首詩吧。」
對,小學的普通話書,有那些一聽到就會蓋上耳朵的「扮趣智詩」,沒辦法,是教小學生的把戲。
不過,對於小五的我,那一首歌對我特別深刻。
「
一隻青蛙四條腿,噗的一聲跳下水。
兩隻青蛙八條腿,噗噗兩聲跳下水。
三隻青蛙...十二條腿,噗噗噗三聲跳下水。
四隻青蛙......十六條腿,噗噗噗噗四聲跳下水。
五隻青蛙............二十條腿,噗噗噗噗噗五聲跳下水。
六隻青蛙..................二十四條腿,噗噗噗噗噗噗六聲跳下水。」
每一次唸到「青蛙」兩字,都會停頓一下。四乘四是甚麼呢?對於乘數表幼兒班的我們,要用普通話去背乘數表簡直比登天還要難
曾教師更在詩詞中加入那「小學生式」的動作。說到數字的時候要舉手指,說到「噗」字的時候就要原地跳動。
結果,說到第四句,整個班房就像唐山大地震一樣,轟如雷動,尤如地震一刻,無知的小朋友「跳跳紥紥」,不懂危機來臨,也不懂躲在桌子下找掩護。
換來的,就是「踫踫踫踫」的聲響。
「踫踫踫踫踫!」
當時的我卻照她的吩咐,大力地在五樓課室的地板上跳。
其實,我真的想問自己:
為何要那麼認真呢?
「好了,大家都累了。」她溫柔地說。「你們都坐下吧。」
整個課室充斥著刺耳的拉椅聲,和同學們坐下後伺機談話的竊竊私語。
「其實......」曾教師用廣東話對著全班說,全班頃刻安靜下來。
她很少對我們用廣東話說話。
就是教我們的第一天,和最後一天。
毛管直動的語調,配上特高的頻率,可以說是「最佳拍檔」。
當然,嗓子不是一個人所能控制的,也不能完全責怪她。
「今堂是你們的最後一堂呢。我不知道下年可不可以再教你們了,恐怕也不會了吧。」
「你們呀!畢業走了以後,應該也不記得我的了!不過,我還希望你們會記得那一首詩,記得我們曾經一起唸過這首詩。」
她停頓了一會兒。
「如果是這樣,我便心滿意足了!」
空氣粒子沒有振動的意思,班上同學沒有人敢再說一句話兒。
那帶點責駡的語氣,好似駡我們不會記得小學發生的事,甚至教師的名字。
不過認真地咀嚼她的說話,又很像不是這個意思。
我知道你不想同學猜透你的心思,但是這次,稍微動動慧根,也知道她說這番語重心腸的話的含義吧。
你想和我們道別便是了,為何要轉個大迴彎來表達你無盡的思念呢?
或許,這是「老師」和「教師」,唯一的共通點。
她這位教師,連說這番道別話,也帶有「少女氣氛」,說得簡單一點,就是孩子氣。
「我不跟你講!我不跟你講!」
這是五歲小朋友跟其他小伙兒經常說的話,是他們的技倆。
可是,那又怎樣?那又怎樣!
你不跟我講,我就不知道了嗎?
現在,你這個教師也玩小學生的玩戲了,對嗎?
又不想直接說「你不捨得我」,又想讓我知道「你不捨得我」。
便責駡我。
想我留意你。
想我關懷你。
想我照顧你。
咦?為甚麼和那些糾纏不清的愛情電視劇中的白痴男女,那麼相似的呢?
或許,她就是一個未長大的少女。
是我對她有好感的原因。
或許,做人就是那麼的白痴,感情關係那麼的複雜,故事大綱卻那麼的簡單。
不捨得便不捨得吧,又不想說出來:做人就是如此的予盾。
那是我小學生活中最難忘的教師道別詞。
即使我不記得老師的名字,也不會不記得,我校曾經有一個樣子很美、說普通話的聲線很甜、但說廣東話很糟、又不善於與同學打交道、性格硬朗、不肯將自己的心底話說給別人聽、但每句說話都總會帶有少女氣氛的好教師。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用facebook戶口張貼意見